碳纖維是一種具有優異力學性能和化學穩定性的材料,因此被廣泛應用于航空航天設備和高端體育用品。然而,由于價格昂貴,碳纖維的大規模應用受限。盡管如此,碳纖維依然被譽為“新材料之王”。
碳纖維最早可以追溯到1860年,當時英國化學家約瑟夫·威爾森·斯萬爵士在制作電燈燈絲時發明了碳纖維的原型。隨后,愛迪生在1892年獲得了制造碳纖維燈絲的專利,可以說他實現了碳纖維的商業化。

根據原絲種類和絲束大小的不同,碳纖維可以分為聚丙烯腈(PAN)基碳纖維、瀝青基碳纖維和粘膠基碳纖維。聚丙烯腈(PAN)基碳纖維是目前應用最廣泛的一種,占據市場90%以上的份額。
碳纖維具有細、輕、強等特點。其單纖維直徑為5-8微米,密度是鋼的五分之一,重量能夠低于5公斤的自行車使用碳纖維材料制作。碳纖維的強度高,能夠承受130公斤左右的重量,并且耐高溫,在3000攝氏度下依然保持穩定。
然而,碳纖維的制備工藝復雜,需要大量實驗和技術研發。由于這些因素,碳纖維的價格較高,每公斤在千元到萬元范圍內,是鋼和鋁合金的幾十倍。
在碳纖維的發展過程中,我國碳纖維產業長期處于低水平發展狀態。直到2001年,戰略科學家師昌緒院士的報告得到高度重視,我國碳纖維的研發和投入才取得突破。近年來,我國實現了系列碳纖維的國產化,并建立了高水平的研究研制平臺,推動了碳纖維和復合材料的發展。目前,中國石化上海石化公司已完成了我國首套大絲束碳纖維生產線的設備安裝,為國產碳纖維產業的高質量發展邁出了重要一步。
未來,我國碳纖維產業仍面臨降低成本、擴大應用領域和實現技術突破等挑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是實現物美價廉的關鍵。擴大應用領域,包括航空航天、汽車和體育等領域,能夠進一步推動碳纖維產業的發展。創新發展,主要集中在原材料和生產技術的創新,能夠實現碳纖維產業的突破性發展。